跳转到主内容

一颗桃子的“香甜密码”

来源:人民网

金秋时节的山东肥城,空气中浸润着沁人心脾的甜香,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场温柔的“桃”醉之中。圆润饱满的肥城桃压弯了枝头,在秋阳照耀下泛出诱人的红晕,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享这场味觉与嗅觉的盛宴。


“这桃子真是甜!汁水又多,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桃子。”在肥城仪阳街道刘台村的万亩桃园中,外地游客孙圣齐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硕大的肥桃,轻轻咬开果皮,清甜的汁液瞬间四溢,他的脸上写满了惊喜与满足。这样的情景,在秋天的肥城并不罕见。


“天上蟠桃,人间肥桃”——肥城桃以其肉质鲜嫩、汁多味甜、香气浓郁而被誉为“群桃之冠”。那么,它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香甜密码”,能够令人一品难忘、再品倾心?


近日,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发布的一幅“肥城红里”桃基因图谱,首次从科学层面揭开了这层密码的一角。2023年,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张安宁团队以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肥城红里”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二代与三代测序技术,成功完成了其基因组的精细组装。


张安宁介绍:“我们发现‘肥城红里’基因组具有8对染色体,总大小约为239.06Mb。”相比国际通用的美国参考基因组Love11(227.4Mb)及现代栽培品种蟠桃124(全基因组仅206.1Mb),“肥城红里”显示出更大的基因组规模,保留了更为丰富的遗传信息。进一步分析表明,其扩张基因家族显著富集于倍半萜类和萜类生物合成通路。这些化合物常以醇、酮、内酯等形式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不仅香气浓郁,还具备多种生物活性。正是这些特殊的基因表达,奠定了肥城桃独特风味的生物学基础,也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而这“香甜密码”的第二重,则深植于历史的传承与保护之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研究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指出,桃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经历了数千年驯化与选育才演变成今天人们熟悉的模样。肥城桃正是我国“四大传统名桃”之一,因其优异品质被识别并延续种植至今。该品种群体具备自花授粉能力,内部授粉亲和性强,但对外来花粉则表现出明显的不亲和性与选择性。这种生物学特性使得肥城桃基因组受到外来基因混杂的程度极低,古老基因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传承了她最本真的风味。


除了基因与传承,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第三重密码”。肥城桃的卓越,离不开其生长的风土条件。“我们这里的土壤属于弱碱性砂壤土,pH值保持在8到8.5之间,非常适宜肥桃生长。”在新城街道西尚里村的中央桃行,经验丰富的桃农李勇这样说道。此外,肥城地处北纬35°至36°之间,恰位于世界公认的水果黄金种植带,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差和独特的水土条件,共同铸就了肥城桃出众的品质底蕴。“这气候、这土壤,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李勇的语气中洋溢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而如今,科技的赋能正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位于桃园镇的肥城桃数字农业产业园中,智慧桃园里的种植管理平台正实时监控并显示着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多项数据。水肥一体机依据传感器反馈,自动执行精准灌溉与施肥,彻底改变了传统依赖经验的农作方式。


“以前浇水施肥全凭感觉,现在机器说了算。该浇多少水、该施什么肥,系统自动配好直接送到树根,省心又省力。”65岁的老桃农韩兆银感慨道。这套数字管理系统实现了果园的精细化管理,效率提升40%以上,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确保了桃品优质稳产。


更令人振奋的是,肥城桃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销售模式,而是积极拥抱互联网,搭乘电商快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当地政府联合多家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形式,将鲜美桃子迅速送往全国消费者的手中。线上渠道不仅拓宽了销售范围、解决了“卖难”问题,更迅速提升了“肥城桃”这一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肥城市正大力推动肥城桃传承保护与品质培优工程,坚持以品质塑造品牌,以品牌带动发展,不断推进产业稳面扩量、提质增效和创新升级。据最新评估,“肥城桃”品牌价值已高达41.12亿元,成为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从古老的种植传统到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从线下提篮叫卖到线上畅销全国,肥城桃产业的转型升级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将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才能让历史悠久的农产品焕发全新的生机。枝头的肥桃累累,果农的笑颜盈盈,比桃更甜的是他们丰收的喜悦。这颗凝聚基因密码、传承古老智慧、受益自然馈赠、融入科技力量的桃子,正以其独一无二的香甜,续写着“桃”醉天下的崭新篇章。 (公雪 纪宗玉)



(责编:陈秋童、邢曼华)


6.82万
分享到: